歐美搖滾音樂史(),搖滾記錄5DVD詳介.2/13增索引



歐美搖滾音樂史——獻給愛搖滾歌曲的樂迷 ()


以下以時秩式簡紹歐美搖滾音樂簡史是慣常的教科書風格, 坊間相關的書本通常以此形式做藍本, 內容會因編者喜好及識見略有出入.

如果大家有興趣認識搖滾音樂, 多看多吸收簡史屬基本的要求.
如果做不到或者不願意付出誠意, 隨便的聽聽搖滾音樂只算是一種娛樂並不具備欣賞的正確態度.

類目
#1  
搖滾樂的產生, Rhythm&Blues, Tin Pan Alley
#2  Bill Haley, Elvis Presley,Soft Rock,Rockabilly
#3  Chuck Berry, Jerry Lee Lewis, Fats Dimino, Surfing Music
#4-5 "
披頭四"與英國搖滾樂
#6  The Rolling Stones, The who, Yardbirds
#7  
民謠搖滾 Folk Rock (Bob Dylan, Simon & Garfunkel,Joan Baez, PPM)
#8  
迷幻搖滾 Psychedelic Rock (Jefferson Airplane, Grateful Dead, Janis Joplinthe Doors)
#9  
迷幻搖滾 Psychedelic Rock (The Doors, Jimi Hendrix Experience)
#10
藝術/前衛搖滾 Progressive/Art Rock (Yes, Genesis, Pink Floyd)
#11 Soft Rock (Carpenters), Country Rock (Eagles)
#12
重金屬(Heavy Metal)沿革
#14 Glam rock/Metal (David Bowie, Kiss), Punk (Sex Pistols, Clash),
新浪潮(New Wave)簡介
#15 Grunge (Nirvana, Pearl Jam) Alternative Rock (REM, The Cure, Bjork)


、搖滾樂的產生


1
、背景 回顧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歷史,從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歐美髮生經濟危機,出現了經濟大蕭條;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日本襲擊珍珠港,美國投入反法西斯戰爭,直到1945年戰爭才結束。再看50年代以後,50年代,美國是一個相對穩定和繁榮的時期,也經常被視為美國人的繁榮時代。60年代是美國歷史上最動蕩的年代之一。由於出兵參加越南戰爭,遭到人民的反對,使全國處於社會、政治極不安寧的狀態。 恰好在50年代,特別是1952年艾森豪就任總統後,美國經濟開始穩定,整個社會也處於安居樂業的狀態。於是,中產階級逐漸增多,他們養兒育女,出現了一個生育高峰期。青少年的數量空前增長,一下子這個世界成了青年人的天下。當時,孩子們在課餘生活里,一般都與家人呆在一起。電視節目也比較健康,在音樂趣味上也沒有太大的鴻溝。青老年人欣賞的音樂也基本相同,都是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樂隊 Big Band"演奏的音樂,還有就是延續了幾十年的叮砰巷歌曲,歌詞經常表達單純的愛情,音樂也不帶威協性,盡量給人一種舒適、安寧的感覺。 到了50年代中期,這批青少年由於生活條件優越,沒有像父輩那樣經歷過戰爭和苦難,同時又倍受家庭的寵愛,因此,他們開始不理解父母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不願意走父母為自己安排好的道路。他們有了自己的追求和愛好,而且由於人多勢眾,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他們不再跟隨父母欣賞那些多愁善感的流行歌曲。這時,他們正好在搖滾樂中找到了自己的聲音。搖滾樂簡單、有力、直白,特別是它那強烈的節奏,與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動的特性相吻合;搖滾樂無拘無束的表演形勢,與他們的逆反心理相適應;搖滾樂歌唱的題材,與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密切相關。 


2
、搖滾樂的出現 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的流行音樂市場出現了一個三足鼎立的現象。黑人欣賞的音樂基本上以節奏布魯斯為主,中產階級以上的白人聽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農村聽眾所喜歡的都是與農村生活有關的鄉村音樂。然而,到了50年代中期(約19541956年期間),唱片市場出現了兩個明顯的現象,即"市場交叉""翻唱版"的出現。"市場交叉"是指原來在一個市場發行的唱片,同時在另一個市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如有些歌曲在節奏布魯斯銷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時在波普(指當時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續)榜上也倍受歡迎。看到這種有利可圖的市場交叉情況,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據正流行的節奏布魯斯歌曲製作出自己的版本,由此導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現。這個時候,原來隔開的三個市場突然間感覺中間的圍牆倒了,在這片廢墟中一種新的風格--搖滾樂正式誕生了。 搖滾樂的正式產生是在50年代中期,但是這個名詞卻在50年代初期就已出現。1951年,克利夫蘭電臺唱片節目主持人艾倫弗里德(Alan Freed)從一首節奏布魯斯歌曲《我們要去搖,我們要去滾》(We're Gonna Rock We're Gonna Roll)中創造出了"搖滾樂"Rock n' Roll)這個名詞。1955年,電影《黑板叢林》(Blackboard Jungle)的上映對搖滾樂的產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它講述的是一群學生造反的故事。一位中學教師面對這群學生唱起了一首歌,這首歌就是影片的插曲《晝夜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這首歌曲在青少年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19557月,《晝夜搖滾》在波普排行榜上獲得第一名,標志著搖滾時代的到來。它的演唱者比爾哈利,也因此成了青少年崇拜的第一個搖滾樂偶像。從此,搖滾樂開始風靡全國。

3
搖滾樂的來源 節奏布魯斯(RhythmBlues 美國的種族隔離一直很嚴重,在住宅區、學校、教堂和各種社會設施中,白人和黑人都是分開的。在種族隔離的政策下,黑人保留著自己的宗教、語言、服飾、舞蹈和音樂。節奏布魯斯像其他黑人音樂一樣,擁有自己的群體。它被稱作"種族唱片",與白人音樂市場是分開的。 節奏布魯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布魯斯音樂繼續發展的結果。它在城市布魯斯的基礎上結合了搖擺樂和鋼琴音樂布吉-烏吉的特點,聲音變得更加有力,更加突出持續不斷、向前推進的節奏。它還保留了黑人音樂即興演奏的傳統,合奏時仍然採用可以不斷反覆的12小節布魯斯曲式與和聲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布魯斯唱片一直由小唱片公司經營,戰後,由於黑人社會地位的改變,幾家大唱片公司對黑人音樂產生了興趣,此時,排行榜也開始用"節奏布魯斯"來代替原來"種族唱片"的稱呼。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路易斯喬丹(Louis Jordan19081975)、喬理京斯(Joe Liggins)等。節奏布魯斯的特點在很多搖滾樂中得到了直接的體現,特別是早期的搖滾樂,好多都是節奏布魯斯的"翻唱版"70年代,節奏布魯斯與福音歌(Gospel)相結合之後,使它的發展步伐逐步加快。以致70年代所有的黑人音樂都帶有一股濃烈的節奏布魯斯氣息,特別是索爾音樂(詳見索爾音樂部分)有時和節奏布魯斯幾乎難以區分(如馬文蓋伊、傑克遜五兄弟等人的作品)。80年代以後,節奏布魯斯融進了更多的流行音樂成分,使其變得更加商業化。比如當今的節奏布魯斯,好多都已經失去了原有布魯斯的特徵,而強調反拍的律動成了它的主體,有時偶爾在演唱中還能找到幾個由滑音而帶出的布魯斯音符。像近幾年出現的所謂的節奏布魯斯歌手白蘭蒂和莫尼卡(BrandyMonica)、布萊恩麥克奈特(Brian Mcknight)等人的音樂,其實已經不是真正的節奏布魯斯了,如果硬要從理論上分析的話,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種被商業化了的,被流行音樂市場漂白過的節奏布魯斯。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節奏布魯斯都是如此,比如1997年的兩首格萊美獲獎作品:埃里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的《改變世界》(Change The World)和翠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的《給我一個理由》(Give Me One Reason,例17)就是既融進流行音樂成分又保持布魯斯特徵的現代節奏布魯斯佳作。節奏布魯斯作為搖滾樂的重要來源之一,已成了歷史的見證,它在影響了搖滾樂之後,自身的不斷發展,又使其變成了當今流行樂壇最受寵愛的樂種之一。

一、叮砰巷歌曲(Tin Pan Alley 20世紀50年代初,全國大多數人所聽的流行音樂"波普"POP)就是叮砰巷傳統風格的延續。它帶有荷里活電影音樂、百老匯音樂劇和三四十年代盛行的搖擺樂的影響。叮砰巷是個地名,位於紐約第28街(第五大道與百老匯街之間)。從19世紀末起,那裡集中了很多音樂出版公司,各公司都有歌曲推銷員整天彈琴,吸引顧客。由於鋼琴使用過度,音色疲塌,像敲擊洋鐵盤子似的,於是有人戲稱這個地方為"叮砰巷"Tin Pan Alley不僅是流行音樂出版中心,也成為流行音樂史上一個時代的象徵、一種風格的代表。它差不多延續了半個多世紀,從19世紀末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 叮砰巷歌曲一般都由白人專業作曲家所創作。不同時期、不同作者的風格各不相同,但有共同點。從內容來看以愛情為主,充滿浪漫情調,或略帶懷舊、傷感,或比較歡快、風趣,不管國內外發生什麼事情,都很少在叮砰巷歌曲中得到反映。它主要表現生活中陽光的一面,好像美國人都在無憂無慮地享受人生;從表現形式來看,歌唱性的旋律、不複雜的節奏、自然音體系的和聲(有時也出現變化和弦和樂句之間的轉調),大都採用"節歌-疊歌"Verse-Chorus,即主歌加副歌)形式。叮砰巷歌曲通常由職業歌手按譜演唱,講究聲樂技巧,有樂隊或小合唱隊伴奏,經常採用弦樂群作為伴奏的背景音色。如當時的著名流行歌手平克勞斯比(Bing Crosby19041977)、法蘭·仙納杜拉(Frank Sinatra19151998)等都以演唱叮砰巷歌曲為主。叮砰巷歌曲流傳的範圍主要是城裡的白人,很少擴展到黑人或下層人民中去。50年代搖滾樂的出現,使傳統的叮砰巷歌曲在整個流行音樂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戰。著名的叮砰巷作曲家有歐文伯林(Irving Berlin18881992),代表作品有《白色聖誕》(White Christmas);科爾波特 Cole Porter18911964),代表作品有《白天與黑夜》(Night and Day);傑若米科恩(Jerome Kern18851945),代表作品有音樂劇《老人河》(Old Man River);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19021979),代表作品有音樂劇《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藍月亮》(Blue Moon);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18981937),代表作品有《夏天時光》(Summer Time)、《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推薦歌曲

Shine on Harvest Moon (Nora Bayes & Jack Norworth, 1908)

"Come, Josephine, in My Flying Machine" (Fred Fisher & Alfred Bryan, 1910)

Carolina in the Morning (Gus Kahn & Walter Donaldson, 1922)

Lovesick Blues (Cliff Friend & Irving Mills, 1922) **

"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 (Jack Yellen & Milton Ager, 1930)

Bing Crosby - White Christmas 1942

A MUSICAL TRIBUTE TO FRANK SINATRA

Rock & Roll Riffs 1945 to 1963 (part 1) **
Rock & Roll Riffs 1945 to 1963 (part 2)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on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