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民謠搖滾 Folk Rock

1、 背景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一個充滿了動亂和麻煩的時期。甘迺迪於1963年被暗殺以後,詹森繼任總統。局勢動蕩不定,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首先,是民權運動。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一直干攏著美國社會,不斷地引起反抗和鬥爭。直到1964年美國國會才正式通過民權法案取消了種族隔離制度。 其次,是美國發動的越南戰爭給美國帶來了巨大傷亡。青年學生反對美國捲入越南內戰,到處舉行群眾**、**示威。但詹森總統不顧國內外輿論的反對,繼續擴大戰爭,使越戰在整個60年代逐步升級,造成年輕人對現實社會的強烈不滿。加上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如空氣和水的嚴重污染;石油、煤氣的短缺;森林被亂砍亂伐等,也使許多人對現代化工業社會的發展前景產生懷疑。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年輕人離開了大城市、離開家庭,來到郊區或鄉下,組成社團,過著一種簡樸的群體生活。他們反對權威、反對傳統(包括傳統文化)、反對既有秩序。他們在服裝和髮式方面也反其道而行之,越古怪越好,而且還普遍服用致幻藥物。因此他們得到一個外號叫"嬉皮士"(Hippies),指生活在既定社會之外的不順從的青年人。 最後,性解放也是60年代的一個突出現象。對"性"的傳統觀念產生懷疑和輕視、不合法的同居被認為是一種可以替代結婚的生活方式。"自由"兩字的含義不僅意味著要結束種族歧視,也意味著對上一輩性觀念的反叛。 在這種背景下,搖滾樂構成了60年代生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反映和影響了當時一代青年的情感和願望,說出了他們對人生、對社會、以及對整個世界的看法。60年代的搖滾樂與50年代相比,思想深度顯然更進了一層。這些,特別明顯地表現在以鮑勃•迪倫為代表的民謠搖滾(Folk Rock)之中。






Bob Dylan - Mr. Tambourine Man

2、 鮑勃•迪倫(Bob Dylan) 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民謠演唱的都是比較嚴肅的社會性題材,如"金斯頓三重唱組"(The Kingston Trio)和"彼得•保羅和瑪麗"(Peter Paul and Mary)三重唱組等。他們避開商業性的搖滾樂而獨自發展,與搖滾樂沒有聯繫。但是,有一位來自民間的歌手,把這兩者結合到了一起,而且對搖滾樂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就是鮑勃•迪倫。 鮑勃•迪倫於1941年出生於明尼蘇達州的德盧思一猶太人家裡,6歲時遷往附近的小鎮希賓。迪倫從小對搖滾樂就很有興趣,並自學結他、口琴和鋼琴。他曾廣泛旅行,對社會的不平等、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等問題都有親身感受。1959年入明尼蘇達大學念了三個學期,退學後,在咖啡館演唱。這時,他發現了民謠,認為民謠中有關時事的歌詞比搖滾樂要有意義得多。1961年,迪倫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1963年一首《隨風飄逝》(Blowin'in the wind ,例34),使其成為青年人的偶像。迪倫的嗓音粗糙,帶有鼻音,自己彈結他伴奏,有時還經常出現口琴獨奏(他在脖子上套一個架子,支撐口琴)。 關於迪倫,不論是他的社會抗議、民謠搖滾、鄉村搖滾、超現實主義的歌詞,還是皈依基督教(1977年,迪倫聲稱自己是再生的基督教徒)等,爭論始終沒有停止過。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是一位出色的歌手和詞曲作家。特別是他的歌詞創作,含義深刻,富有文學性和哲理性,經常使用隱喻、象徵等手法,雖然有時也有點晦澀難懂,但總的說,他對搖滾樂作出了重要貢獻,把搖滾樂的歌詞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準。






The Byrds - Turn! Turn! Turn! 3、 其他民謠搖滾 由於鮑勃•迪倫樹立了榜樣,60年代一下子出現了很多民謠搖滾樂隊。其實,民謠搖滾是個很籠統的稱謂,雖然都是把民間的曲調、歌詞與電聲、低音線條和搖滾節拍相結合,但其中的差異是很大的。除了迪倫,還有很多樂隊和個人,如"伯茲"樂隊、"媽媽和爸爸"演唱組、西蒙和加芬克爾、瓊•貝茲、凱特•斯蒂文斯、朱迪•科林斯(Judy Collins)、索尼和雪兒(Sonny and Cher)、布法羅•斯普林菲爾德(Buffalo Springfield)等。現將其中影響較大者介紹如下:伯茲"(The Byrds)樂隊 "伯茲"樂隊由五人組成,核心人物是吉姆•麥吉恩(Jim McGuinn),1964年伯茲樂隊成立以前,麥吉恩曾與民謠有過密切接觸,包括參加鮑勃•迪倫的樂隊。1965年,伯茲發行了他們演唱的《手鼓先生》(Mr.Tambourine Man)等4首由迪倫創作的歌曲。這樣用電聲的、搖滾化的方式來伴奏民謠歌曲,在當時是一件新鮮事物。1965年6月,伯茲的翻唱版《手鼓先生》獲第一名,給迪倫帶來很大名聲,也使他們自己成為了明星。或許,他們本來可以達到與"沙灘男孩"、鮑勃•迪倫,甚至"披頭士"同樣的地位,可惜的是樂隊內部不和,人員經常變換,影響了演奏質量和聽眾心理。到60年代中期,他們還有幾首歌曲把搖滾樂典型的電子音響與鄉村音樂相結合,對後來70年代流行的鄉村搖滾(Country Rock)起到了示範和引路的作用。1968年,原來的伯茲成員只剩下麥吉恩一人。他與其他不同演奏者合作,繼續以伯茲名義發行唱片,但都沒超過1965-1968年期間所取得的成績。1973年,原來的5名成員重新聚集到一起,錄製了他們的最後一張專輯《伯茲》,不久,樂隊宣告解散。

"媽媽和爸爸"(The Mamas and the Papas)演唱組 如果說"伯茲"是將民謠風格與一種比較強硬的搖滾樂聲音相結合的話,"媽媽和爸爸"則是將民謠風格與一種類似?quot;埃弗利兄弟"和"沙灘男孩"那樣比較溫和的搖滾樂相結合。演唱組由二男二女組成,演唱他們自己(主要是由菲臘斯John Philips)創作的四聲部歌曲,如《加利福尼亞夢想》(California Dreamin')、《星期一,星期一》(Monday Monday)、《獻給我所愛的人》(Dedicated to the I Love)等,在聽眾中享有很高聲譽。





Simon & Garfunkel Sound Of Silence 西蒙和加芬克爾(Simon & Garfunkel) 保羅•西蒙(Paul Simon,生於1942年)和阿爾特•加芬克爾(Art Garfunkel,生於1942年)在中學時就以埃弗利兄弟為榜樣,錄過幾首男聲二重唱歌曲。後來,兩人都上了大學。西蒙在昆斯學院主修英國文學,又在紐約大學主修音樂,因被當時60年代初期城市民歌運動所吸引,開始歌曲創作。當西蒙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後,就與加芬克爾重新合作,於1964年推出第一張專輯《星期三凌晨3點》(Wednesday Morning 3A.M.),但銷路不佳。不久民謠搖滾興起,唱片公司選出專輯中的一首歌曲《寂靜之聲》(The Sound of Silence,例35),在保留原有的人聲錄音軌道的情況下,加上了電貝司、電結他和鼓組成的節奏音軌後推出,結果大受歡迎,1966年初,在排行榜上名列第一。西蒙和加芬克爾再次獲得第一的是他們為電影《畢業生》(Graduate,1968)配樂中的一首歌曲《魯賓遜夫人》(Mrs Robinson)。1970年推出的《多難之橋》(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再次奪冠,唱片銷售量超過900萬張。 西蒙和加芬克爾的成功是與西蒙的歌詞與音樂創作才能分不開的。他注重作品的旋律與和聲,避免一般搖滾樂的簡單和不斷重複的傾向,堅持歌詞和聲樂的重要性,決不使他們被電聲樂所淹沒。然而,正當他們的事業取得巨大成功的時候,西蒙和加芬克爾的合作關係破裂,兩人分道揚鑣,後來都各有所成。





Joan Baez - Farewell Angelina (Live 1966) 瓊•貝茲(Joan Baez) 瓊•貝茲出生於1941年,12歲開始學習結他,後入波士頓大學學習,但幾周後放棄學業而去咖啡館唱歌。1959年和1960年兩次出席新港民謠節均獲成功。他的第一張專輯《瓊•貝茲》(1960)包括了很多首美國傳統民謠。她經常把音樂會的收入捐獻給她所信奉的事業;拒絕接受過多的演出;一年最多錄一張專輯。演出時,她不化裝,直接走向話筒開始唱歌,沒有打諢,沒有商業性顯示。貝茲信仰和平,主張非暴力,這不可避免地使她捲入60年代激蕩的社會和政治運動之中。1963年起,她的演出曲目中包括抗議歌曲和迪倫的作品。為爭取民權,禁止核武器和反對越南戰爭,她在大街上、**上和**隊伍中演唱。她是迪倫的好友,也是最早發現和支持迪倫的民謠歌手之一。 凱特•斯蒂文斯(Cat Stevens) 凱特•斯蒂文斯是英國民謠搖滾的代表人物,1947年7月21日生於倫敦,原名史蒂文•喬治烏(Steven Georgiou)。當他成為一名國際明星之後,於1979年皈依宗教並放棄了他的音樂事業。60年代中期,斯蒂文斯在哈默史密斯大學期間就開始自己創作歌曲並於1966年以一首《我喜歡我的狗》(I Love My Dog)走紅。1968年,斯蒂文斯感染了肺結核,這迫使他暫時停止了音樂生涯。1970年,他以專輯《Mona Bone Jakon》重返樂壇,並受到一致好評,其中還產生了一首熱門歌曲《德,阿班維爾太太》(Lady D'Arbanville)。以後,他繼續推出專輯《舵手的茶葉》(Tea of the Tillerman,1971)、《數字》(Numbers,1975),《Izitso》(1977)和《回到地球》(Back to Earth,1978)均獲得一定的成績。

The Mamas & The Papas - Monday Monda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son Lee 的頭像
    Jason Lee

    單爸吉他朽木琵琶

    Jason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