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另類搖滾音樂

和"新浪潮"一樣,"另類"(Alternative)一詞基本上也是一個無實際意義的術語。真正判斷另類音樂的真假就是看它是否再次推進或改寫了搖滾樂的歷史,把各種看似毫無關係的部分連接成一個整體。隨著各個時期主流風格的改變,另類也將隨之改變。通常,另類音樂經過一段時間的"地下"發展後,會被大公司收買而融入"主流",此後,便又會有新的另類出現。以另類為標榜的音樂大都有反對商業化包裝、強調作品的思想性、追求音樂的原創性和個性化等特點。 在這裡,我們所要介紹的另類搖滾(Alternative Rock)主要是指從1983至1984年,新浪潮音樂開始逐漸衰退後出現的各種後朋克搖滾,這種潮流一直持續到1995年,直到另類搖滾成為搖滾樂的主流。 另類搖滾是"地下音樂"和反主流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認識上的差異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另類搖滾在英美兩國表現出了不同的方式。






U2 & REM - One 1、美國另類搖滾 在8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的另類搖滾只是局限在一些小型的俱樂部、獨立的唱片公司、歌迷雜誌和大學電臺這一空間,一些歌曲偶爾能闖入MTV和排行榜前40名,一些專輯偶爾能得到《滾石》這樣的主流出版物的讚揚。儘管如此,另類搖滾在商業上幾乎沒有取得過突破性的進展。與之相反,他們贏得了大量地下樂隊的歡迎。由於樂隊不斷地巡迴演出以及低成本專輯的製作,另類音樂開始有了自己的聽眾,漸漸地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佔有率。最終是"REM"樂隊為美國另類搖滾開創了新局面,"REM"在商業上和藝術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REM"樂隊,成立於1980年,他們的隊員是主唱麥可• 斯蒂普斯(Michael Stips)、結他手彼得•巴克(Peter Buck)、貝司手邁克•米爾斯(Mike Mills)和鼓手比爾•貝里(Bill Berry),4人都是佐治大學的退學生。他們把清脆、迷人的結他片段和模糊、神秘的歌詞同後朋克的風格結合在一起,並且把傳統聲響與現代聲響相融合。到90年代中期,無論是評論界還是音樂界都一致認為"REM"是另類搖滾的創始者之一。 80年代末90年代初,許多新的另類音樂分支紛紛發展。除去喧鬧、鬆散而凌亂的朋克搖滾外,吵鬧的工業搖滾成了美國另類舞臺上的主要風格。來自克利夫蘭的"九寸釘"(Nine Inch Nails,成立於1988年)樂隊在噪音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的流行元素,使工業搖滾贏得了更多的聽眾。同時其他許多工業搖滾樂隊結合了歐洲電子音樂使其得到更好的發展。 在90年代初的另類樂壇上,當"碎南瓜"等樂隊獲得商業上的突破之後,地下樂隊不失時機地進入了主流搖滾的行列,但也有一些新朋克樂隊寧願留在地下繼續做自己的音樂。同時,許多90年代重要的搖滾藝人都落戶於地下的Lo-Fi唱片公司(Lo-Fi相對於高保真Hi-Fi,大都是用家庭錄音設備錄製出的、劣質音響效果的唱片)。 "碎南瓜"樂隊(Smashing Pumpkins),成立於1988年,他們的成員有比利•科根(Billy Corgan,主唱,詞曲作者),詹姆斯•伊哈(James Iha,結他手)、達西•雷茨基(D'Arcy Wretzky,貝司手)、吉米•恰布林(Jimmy Chamblin,鼓手)。他們創造了一種前衛、迷幻、重金屬的混合體,是90年代美國另類搖滾的重要樂隊之一。

2、英國另類搖滾 英國的另類搖滾同美國相比,存在兩個主要區別:首先,英國的另類搖滾比起美國總是顯得更為流行化。從整體看,英國的另類搖滾對於單曲的重視程度從不亞於對專輯的重視,因此,英國樂隊對於流行性的關注顯然要多於美國同行。其次,英國的另類搖滾樂隊對於舞曲音樂和俱樂部文化都能夠自由地接受,一些樂隊經常採用舞曲的節奏和形式。這些事實促成了一個結果:即英國的另類搖滾樂隊在1985至1995年的十年時間里,很難在美國取得佳績,原因就在於兩地對於"另類"含義的認識差異。此外,也存在音樂主題的差異。英國樂隊寫的都是英國人關心的事情,許多樂隊的歌詞都是建立在英國文化的背景之上的。不過從1995年開始,兩地的另類音樂開始吸取對方的成功經驗,逐漸消除了英美兩地另類音樂的界限。 正如"REM"樂隊在美國一樣,在英國"史密斯"(The smiths)樂隊在使搖滾樂從新浪潮轉變為另類搖滾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史密斯"存在的時間並不長(成立於1982年,第一張專輯於1984年出版,最後一張專輯於1987年出版),但是卻給搖滾樂壇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80年代後半期,英國的另類舞臺以"治療"(The Cure,成立於1976年)樂隊、"新秩序"(New Order,成立於1980年)樂隊,"耶穌與瑪利亞鎖鏈(The Jesus & Mary Chain)樂隊為代表。80年代末、90年代初,英國最具代表的樂隊是"石玫瑰"(The stone Roses,成立於1985年),他們的成功促使了許多類似的樂隊迅速出現。進入90年代,"山羊皮"(Suede,成立於1989年)樂隊的出現,使英國的另類搖滾得到更好的發展,並使另類搖滾在1994年成為樂壇的主流。此後,又出現了"模糊"(Blur,成立於1989年)、"綠洲"(Oasis,成立於1991年)等樂隊,使英國另類搖滾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The Smiths - The Queen Is Dead
3、其他另類搖滾 90年代以後,女性搖滾歌手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其中像辛妮•歐康娜、比約克、"酸草莓"樂隊等一些非英美國家的歌手及樂隊也在歐美樂壇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下面著重介紹幾位比較典型的另類歌手及樂隊。 辛妮•歐康娜(Sinead O'Connor) 辛妮•歐康娜,1966年12月12日出生於愛爾蘭的都柏林。自1987年出道以來,她一直以一種傲慢無禮的叛逆形象展現於公眾面前。在音樂上,她大膽地嘗試搖滾樂的各種風格,跨越了民謠、朋克、舞曲以及藝術搖滾的界限,創造了一種多母音樂的混合體。1987年,歐康娜推出第一張專輯《獅子和眼鏡蛇》(The Lion and the Cobra)。1990年,她的第二張專輯《不圖奢望》(I do not want what I haven't got)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銷量為600萬張。在這張專輯里,憤世嫉俗的態度也被民族矛盾的話題所取代。1993年,歐康娜因精神崩潰而企圖自殺,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逐漸恢復正常,並重新開始寫歌和錄音。1994年推出的《宇宙母親》(Universal mother)便是這一段心鏡的寫照。在這之後,歐康娜開始淡出演藝圈。1996年當了母親以後使其叛逆行為有所收斂。


All is full of love (Bjork)

比約克(Bjork) 被人稱之為"另類女神"的比約克來自冰島,是當今最為狂野、激進的前衛明星。在她的音樂中經常採用懶洋洋的演唱方法和超越常規的配器方式,有時還通過效果器將人聲變得模糊、抽象,給人一種遙遠而神秘的感覺。在MTV中,她的造型以怪異而著稱,不合時宜的化妝和醜態的形象使觀眾過目不忘。 比約克,上小學時曾學習過鋼琴和長笛演奏。開始,她是冰島著名樂隊"糖塊"(The sugar Cubes)的主唱。1992年單飛之後,她擺脫了"糖塊"的流行風格轉向電子舞曲,並在一些電子音樂家的幫助下完成了首張個人專輯《處女作》(Debut),這張專輯不僅確立了比約克今後的發展方向,而且還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轟動。1993年,比約克獲得了英國唱片工業大獎的"最佳國際女藝人獎"和"最佳新人獎"。1995年,專輯《郵遞》(Post)又一次取得成功。1996年她又發行了《郵遞》的混音效果唱片《電報》(Telegram);1997年9月,比約克推出新專輯《同基因》(Homogenic)。

P•J哈維(P•J•Harvey) P•J•哈維最初是一個由波利•瓊•哈維(Polly Jean Harvey)領導的三人樂隊,組建於1991年,幾年後便解散,此後"P•J•Harvey"的名義為波利•瓊•哈維所擁有。 波利•瓊•哈維在英格蘭的一個農場長大,他的父親是個石匠,母親是個藝術家。從小他就學習結他和薩克斯管演奏,到十幾歲時便參加許多樂隊的演出。1991年,樂隊成立後推出兩首單曲,取得很好的成績。1992年,首張專輯《干》(Dry)大獲好評。第二張專輯《幹掉我》(Rid of Me)的成功擴大了哈維的個人影響,樂隊也因此而解散。1995年2月推出的專輯《帶給你我的愛》(To being you my love)為哈維奠定了另類搖滾的明星地位。
"酸草莓"樂隊(The Cranberries) "酸草莓"(又譯"卡百利")樂隊成立於1990年,這支來自愛爾蘭的樂隊在音樂風格上受"史密斯"樂隊晚期的風格影響頗深,並融合了一些夢幻似的流行曲風和少許愛爾蘭民謠的色彩。他們在90年代初嶄露頭角,女主唱多洛雷斯•奧賴爾登(Dolores O'riordan)極具穿透力的嗓音一開始就使樂隊在英國受到人們的關注。1993年,單曲《逗留》(Linger)為樂隊贏得了更多的聽眾。接著在1993年和1994年連續推出了《每個人都干,為什麼我們不行》(Everybody else is doing it,so why Can't we)和《無需爭論》(No need to argue)兩張專輯,並且使"酸草莓"一舉成為世界級明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on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