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才是個很喜歡儀式,也很重視儀式的人,時常企圖在自身與自然之間尋找某種和諧而平衡的儀式,所以他在火星大接近的第二天(28)留下遺書,隔天(29)離去。(資料來源:阿才在2003828留下的遺書之一)


火星大接近是個好日子。


資料來源:以下是阿度蘭文化協進會於 九月十五日 ,舉辦以阿才文章為名的「天佑都蘭鼻」活動時,所發佈的新聞稿片段。


一個在上個月底於都蘭灣發生的看似孤單又無奈的殉海事件,卻為平靜的東海岸激起了陣陣洶湧的波濤;它引發了來自各界各族群的藝文工作者前仆後繼自發性的聲援與投入,更激起了原本孤立無援的都蘭部落自身廣大而雄渾的決心,那就是把守護傳統領域的共同心願化為更具體的行動。
陳明才殉海之後,以「意識部落」成員藝術家為主的各界藝文工作者,沉痛地發起了「天佑都蘭鼻」的紀念行動,以最純潔的藝術創作在都蘭鼻樹立對阿才(陳明才)的懷念與憐惜,並傳達共同守護這片土地不受破壞的決心。


資料來源:以下是阿度蘭文化協進會於 九月十五日 ,舉辦以阿才文章為名的「天佑都蘭鼻」活動時,所發佈的新聞稿片段。


都蘭部落與意識部落藝術家所發出的共同訴求為:
都蘭鼻是都蘭阿美部落的固有傳統領域,這個事實應受到從中央到地方各級
政府的正視與尊重。
東管處轄下所進行的「都蘭鼻開發案」,其方式與目標已經嚴重牴觸了都蘭
部落對其傳統領域的情感以及對該土地自然、永續以及部落共享的使用方式;這種無視原住民部落對其固有傳統領域的使用與發展意願,亦未容納部落意見參與的開發方案,應立刻全面停止。
包括東管處在內的各級政府如欲就都蘭鼻或其他都蘭部落傳統領域範圍內
景點進行開發,應與部落重開對等與廣泛的溝通與協調,並確實尊重部落對本案的最後共識意見;縱使本共識的最終形成有待長時間的努力,政府亦應有等待的絕對耐心與誠意。


關於「天佑都蘭鼻」活動的報導片段。(資料來源:2003/09/15蕃薯藤地方新聞  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


台東縣東河鄉「阿度蘭文化協會」昨天發布新聞稿,指導演陳明才上月底「殉海」抗議都蘭鼻開發案……


台東警方調查發現陳明才雖留有遺書,但遺體尚未尋獲,目前視為失蹤,且遺書內容隻字未提及都蘭鼻開發案,日前雖有媒體報導兩者相關,但警方僅提出事實,不予置評。
……


這幾年,海洋成為阿才最重要的行為與思想皈依。(資料來源:陳明才遺物第一箱。阿才的筆記本)


      深夜,我想拜訪自己,然後,諸多雜念排山倒海而來,讓那個自己處在海的遙遠彼端,更加遙不可及了,當我尋尋覓覓時,你卻不見了,因為我。


靠近大海,是陳明才閱讀自己的最佳場景。(資料來源:陳明才遺物第一箱。阿才的筆記本)


深夜,純粹的蟲鳴、海浪聲不曾停,想從浪濤中聽出東海岸的古老,我卻渾然不覺自己已是這海岸邊的住客了,文筆正在老去,在滯頓了幾年之後。
     
這時,是閱讀自己的好時機,平日腦袋裡塞滿關於自己情緒的念頭,都是我、我、我,然而,我遠離了自己,讓情緒無節制地替代,即便書寫的此刻也是。與其不能什麼都不做,不如你可以做點什麼,開始真心地陪伴自己吧!
     
寫,倒不如畫。
     
畫可以真的去寫。


2002年我與阿才合作了一個舞劇,叫做「聽花人」,在演出的節目冊中,我們每人寫了一篇關於生命的文字,我寫的是關於墳墓,阿才寫的則是關於海洋(資料來源:「聽花人」演出節目冊)


動盪與靜止,有時是一樣的。瞬間的靜謐中,我呆掉了,彷彿看見了海與生命的真相──無論如何的波濤動盪或止息,消的長的,生的滅的,此刻全部融解在一起,那是全面的海,沒有增加些什麼,也沒有減損些什麼,只有近乎的寧靜,剎那即永恆。
之於我,看海彷彿如聽花……
我繼續看著、看著,最後只剩下,日將落,那一大片黑海,染著三種以上詭麗的藍,黃白餘光在水花間翻騰,駐留……,一隻燕鷗掠過海面,如花飛旋,無聲地在遠遠的南方淡去。


2002828,與阿才留下遺書的日子恰好相距整整一年,我和阿才在宜蘭蘇澳的一個小漁村合作了一個演出,叫做「海洋捕手」,演出者都是村子裡的老幼婦孺,阿才除了負責導演,還要負責旁白。


  阿才旁白:「感謝大海賜給我們這麼好的禮物,海水青青,紅水紅紅,海鳥在飛,罟螺要響了……


死亡是阿才迷戀的事物之一,從他的作品「死者」中所描繪的一個「觀眾」角色的行為,我們可以看到阿才對死亡的好奇、期待、以及渴望偷窺死亡的亢奮:


「你,觀眾,在屋外的空中,透過白剌剌的秋光,從右上四十五度角切入二樓武鏘家生鏽而泛著灰光的窗,穿窗而入,由遠而近,模糊的客廳漸漸清晰成一個中景,試試看,再推一點、推一點,往裡,走廊幽暗的盡頭,停一下,冷嗎?吸一口煙吧,向左挪一下,進了那房,看見像是僵了一夜屍體的白色物件……。換我上場。尋著捻香味從五樓走到二樓,站在鐵門外,怯而亢奮地從門縫邊窺伺……,散亂的床上,一團濕黃的白被,壓著一支垂下地、蒼白乾瘦的腳,空氣中凝滯著特別而熟悉的死味。」。


阿才曾向我及張皓期都提到:「死,是要好好計劃的。」,這就是阿才,浪漫又理性,多情而冷酷,混亂而精密。


其實,陳明才是個極度向內追求,而時常忘記現實與肉體的人(資料來源:阿才遺稿)


      那些流落街頭的浪人啊!好歹他們還有街頭;然而,永遠在內心深處飄泊的人,你能擁有些甚麼?抑或,還留下些甚麼?


尚,和尚的尚。阿才在死前曾與都蘭山的一位和尚長談了六個鐘頭,並向和尚預告死亡,不知道和尚有沒有給他什麼有助於根本治療的開示。


尋,尋找的尋,見注


因,因果的因,陳明才在這十年來,不斷地試著尋找自己躁鬱生命的因果,企圖根治(資料來源:阿才遺稿)


我是從矛盾下手的,連串的過程製造或激發矛盾對立與衝突,逐步面對自己內在的真實恐懼與人性本質的醜惡殘酷,進而不自覺的從恐懼憤怒屈辱、戰役、荒誕不經、滑稽、類唐吉柯德的、扭曲的愛欲、性欲與血腥暴力中漸次達到自我治療的效果。因為他深知最好的躁鬱症藥物、最完善的心理治療,抑或最完美的宗教大師都不大可能根本治療,唯有回到原生家庭之兒時或成長記憶中孤獨面對,一關關走過,才可能有救,這就是神所賜的恩典以及一個嚴重的笑話:將生命遭遇與一段段黑色幽秘旅程,暴露在他生命中交戰著。


2002年我與阿才合作了一個舞劇,叫做「聽花人」,劇中我們安排了一首不斷反覆被吟唱的歌:


  落花飛何處
 
人去無歸期
 
風箏墜又起
 
春盡杜鵑啼


829,陳明才失蹤,救難隊和都蘭的阿美族人全力搜救,直到92颱風來了,吞沒了搜救行動,


這個颱風的名字就叫做「杜鵑」。


孤獨地自處,是陳明才用來逃避事俗干擾的常用方式(資料來源:阿才遺物第一箱,阿才的筆記本。)


自己一個人時,可以體會到二人以上在一起感覺不到的事,自己一個人可以做很多創作,自己一個人才能得到那種狂喜,或嚐到沮喪憂傷的味道。


無論結果如何,還是要特別感謝東河鄉的「梅花救難隊」,以及都蘭當地阿美族朋友對搜救行動的全力投入,尤其下海搜救的一些阿美族長者,給人的感動和他們的年齡成正比。


資料來源:2003915民生報,記者于國華/報導:


八月底,在發現背包的海灘,海巡隊搜救幾天,直到杜鵑颱風的狂風巨浪掃過,朋友終於不再抱持見到他的希望。懷念,從此漫延。


生命的動態一直是阿才的重要觀察項目,尤其是與內裡的對話。(資料來源:阿才遺稿)


有一片刻所有的都當機了,電話、手機、電腦、錄音機、dv與腦袋都中斷了。一切溝通互動的可能突然消失了;眼耳鼻舌身意、呼吸、馬路、性慾、情緒、靈魂、困頓的生命也嘎然而止,死不死生不生,似乎要永遠飄蕩在虛空中。


資料來源:阿才遺稿


阿才曾經無法溝通、無法靠近、無法接軌,永遠各自飄浮。然而能識孤獨況味而怡然獨行是好的。


有一群孤獨,聚居在斷崖上,阿美族在都蘭鼻立起一些紀念阿才的裝置藝術,一群漂流木,從斷崖眺望海洋。


陳明才的記憶一直是錯綜複雜的、與生死一體的。(資料來源:阿才遺稿)


權威、意志力、自殺皆無法接近那恐懼本源,徒然在外圍周旋。夜,煙霧升起。女人赤腳繫銅鈴,如鬼魅、如母、如女、如巫、如蛇如含羞草般,悽悽美美狂舞。到慢格晃跳各種幻影一一掠過遠去,而後交織成記憶片段。


這幾年,陳明才的創作主軸轉向以「水」為主題。(資料來源:文化視窗雜誌「天佑都蘭鼻」)


我是個劇場工作者,面對東部的大山大海,我不再僅從純藝術面去思謀創作突破之道,而是很自然地以大自然、環境、區域性、生活為基礎來觀照藝術文化。藝術不再是唯一的,它究是整個大自然之一環。生活在大海邊讓我開始將創作主軸轉向「水」,水是如此地不可或缺,如此巨大、包容,如此的變動不居卻又如此不動;可以讓你生讓你死。而人在水中,會產生巨大無明的恐懼感,使我從小就深感驚駭與好奇。趨近水與海,即趨近生死之本質,那正是我的藝術創作的終極探索。


資料來源:陳明才遺物第一箱。阿才的筆記本。


      人像織布機一般日復一日地織,死亡,就是織定了。


資料來源:阿才在2003828留下的遺書之一。


    蜂與林中鳥
   
以及掉落的檳榔葉
   
各自帶來一些訊息  在大自然中
   
有些什麼正在騷動
   
有些蟄伏著
   
有些正再誕生  也些凋零了
   
秋過是冬  冬盡  溫暖日子不遠了


    有些什麼不動了。


資料來源:陳明才遺物第一箱。2002年陳明才導演蘭陽舞蹈團「聽花人」的筆記本。


  在今昔的記憶與失憶間擺盪,聽見花的倒影……



交,交通部的「交」(資料來源:針對都蘭灣開發案陳情E-MAIL,交通部長葉菊蘭給陳明才的回信段落)


    #明才先生您好:
      
您本(九十)年八月一日之E-MAIL業已收悉,您對東海岸開發之關心,在此表達萬分之謝意。
     
東海岸擁有豐富之人文及自然資源,自民國七十六年即劃為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經本部觀光局東管處積極闢建之下,迄今已闢建大小遊憩或休息景點三十餘處,大幅改善東海岸及綠島之遊憩品質,使其成為受歡迎的旅遊勝地,對東部之觀光發展及地方經濟應有相當貢獻。惟目前東海岸之旅遊活動仍屬穿越型或週遊型,尚無法留住遊客在東海岸過夜;延長停留時間,增加觀光效益,因此乃有鼓勵民間在東海岸投資住宿設施之計畫。
      ……


同上注,再交一次心(資料來源:針對都蘭灣開發案陳情E-MAIL,交通部長葉菊蘭給陳明才的回信段落)


      東海岸被譽為台灣最後一塊淨土,本人也跟 您一樣,十分珍惜我們所擁有之資源,就任以來就已多次造訪,身處這般人間仙境,彷彿所有之世俗壓力都煙消雲散。發展綠色產業,一向是本部施政之方向, 您的寶貴意見,本人及本部相關同仁當虛心接受,未來仍將秉持初衷,為東部地區打拼、為後代子孫努力,仍請 您不吝指教,如有北上,請不要忘記來見見老朋友。
     
敬祝
 
闔家安康
                                                
敬啟
                                            
民國九十年十月三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son Lee 的頭像
    Jason Lee

    單爸吉他朽木琵琶

    Jason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