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過了一半多,假期前希望孩子讀的書,涵涵因為打工,饅頭因為居無定所(一會兒大叔叔家,一會兒姑姑家)到處玩樂,都只翻了幾頁。只有老爸我讀完了楊照寫給女兒的【我想遇見妳的人生】和我認為家長必讀嚴長壽寫的【教育應該不一樣】(這書其實主掌教育政策和學校行政職長官更該看,不過我的認為是口吠火車,這領域大部分的人該換掉或著送去洗腦)吳祥輝寫給兒子的【陪你走中國】卻翻了幾頁就停住了,是文句讀起來太拉拉雜雜?文章裡穿插太多賣弄?畢竟還沒讀完,或許看完時,會覺得受益頗多。
以上這些書籍全在煙灰缸旁的吸菸處讀完,這幾年來一直維持著同時讀四、五本書的習慣。在饅頭琴房讀世界暢銷文學,現正放著翻了一半的【刺蝟的優雅】;在廁所讀哲學或著傳記,廁所外現正放著【資本主義的先知 馬克思】;床頭一般是中國詩詞散文集,【中華現代文學大系─散文卷】讀了三個多月,只翻了十來篇。公事包裡也擺書,與客戶相約提前到的消遣,這書我喜愛報導文學,現在讀的【三杯茶】讓我深入巴基斯坦高原裡信奉伊斯蘭教的村落。
同時讀這麼多書偶爾會在文化差異小的西歐有一小段時空錯置,然而將馬克思縱酒狂歡後的歸處,錯置於葛內樂街七號的高級公寓並不影響【資本論】預知百多年後,現今資本主義全球化後工農的悲哀與資本家的惡狀。
知識,廣泛有深度卻無關謀身專業的知識,除了美學之外,只帶來同好間茶餘飯後的無奈和看了行政院吳院長口裡吐出的文字和鼻涕眼淚極端不相稱的新聞後,感到錯愕接著瞬間而起的不平之憤。那麼,為什麼還樂此不疲呢?除了求知具有無窮的樂趣外,獨立思考後的言論其實帶來了很多激賞。
所以讀書吧!享受用(四)書裡的話罵強迫你讀(四)書的人而獲得的樂趣吧!
(落差填平,剝落補上。路,會依現有的條件達到能接受的要求。國家也是。)
Jason 音樂筆記
自從物價指數調漲實質所得的降低後,我居住的南方澳左右鄰居都成了兒子女兒的兒子女兒的保姆,下午四點建築物遮住了陽光,阿嬤帶著孫子在馬路上〝串門子〞,聊天、孩子啼哭、哄小孩、大聲聊天、孩子啼哭,如此循環至五點半垃圾車走過大夥兒回家煮飯。這段時間,就是我的重口味搖滾,緊閉門窗,或著帶上耳機,調高音量,當自己是鼓手,合音或著跟著嘶吼。
重搖滾,總能因暫時逃避而紓緩些沈重與鬱卒,像是感冒藥,很多沈重與鬱卒,因為紓緩獲得痊癒。
樂團:Deep Purple 音樂:Lazy(愛上一首曲子只因為喜歡間奏編入口琴的神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