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放置三台螢幕的工作檯前,視線並沒有投射在舞台上,離演出時間約莫還有四個多小時,觀眾入坐後不在舞台上出現的工作人員,已經陸續開演。


 


無論以什麼角色出現,來到舞台前的心情都像個朝聖者般。多次以後才發現,對我而言真正的聖哲不只是舞台上的歌手、樂師,燈光、音響、聲控、攝影師,都有著陶醉於音樂工作的靈魂。才能在每次開演前不急急輕忽草草了事,在演出時靈魂輕盈的飄入旋律中。






《民雄&雄樂隊,長榮鳳凰酒店‧礁溪》



每當我站在舞台前,總覺得自己的人生真是不錯。我喜歡旅行,老天丟給我一個〝領隊〞的工作,讓我能抽離日常生活去體驗另一種世界。我喜歡音樂,老天又送給我另一個工作,能短暫的離開中年該有的穩重,在沉寂之外歡舞唱歌。



 


Jason 音樂筆記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琵琶行】






 



我並非古典樂迷,精確的說我幾乎聽不懂古典音樂。而毫無疑問的我是個搖滾樂迷,痴迷二十多年不改其志。


 



長期聽搖滾樂的結果,非但沒損害到聽力,反而使自己的耳朵更精確、清晰的分辨出各個樂器的相疊的聲音,更能欣賞每一個樂手獨立演奏而又彼此呼應的演奏技巧。


 


搖滾樂並非只是一味吵雜喧囂的音樂,1968年當紅天團Beach BoysBeatles大膽把古典音樂帶進搖滾樂團,突破了我對搖滾樂的「三加一件式」(鼓、吉他、貝斯加鍵盤)的編曲視野,也讓我第一次進入了古典音樂,落入巴哈的《創意曲》、蕭邦的《練習曲》、莫札特的《奏鳴曲》,聽古典音樂培養氣質的想法持續不到三個月就因年輕熱血而揚棄,將《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統統壓在書櫃底層,再度落入節奏強勁、旋律煽惑的搖滾樂裡。


 


再度回到搖滾樂後,除了傻傻而興奮的打拍子,還聽見了不同的聲音。去掉一如Bob Dylan詩般的語言與嚴肅主題之外的聲音。令人著迷的是什麼?音樂!神乎奇技的音樂!!


 


記不清獨自反覆而沉迷於Jimi Hendrix錄影帶整晚凝神屏息,滿臉狐疑的問自己:「他是否多多了幾根手指?」,對螢幕裡齊柏林(Led Zeppelin)驚呼讚嘆:「John Bonham他多一隻手臂嗎?怎能如此神速而連續耍花腔過門落下精確的鼓點。」


 


樂手追求突破種種人的界限、超越極限,使樂器成為身體的一部分,或者讓自己成為樂器一部分的高超技法,樂曲成了共同的靈魂,每每都使我不得不看得目瞪口呆。


 


這種藉精湛的技巧去超越音樂原本的界限,創造出過去不存在、無法存在的音樂。原來其來有自‧‧‧‧‧


 


1839年李斯特(Liszt)的的『超技練習曲』(Etudes d'execution transcendante)早已讓全歐洲音樂圈傳遍了他演奏的種種奇觀。


 


李斯特藉作品要追求的與Jimi Hendrix、John Bonham並無二致,不不僅是技巧,而是通過技巧帶著聽眾超越凡世。讓靈魂近於神的境界。


 


聆聽連結:Jimi Hendrix - Foxy Lady


                  John Bonham Moby Dick


 



影片為:超技練習曲 第五曲 鬼火【Transcendental Etude No 5, Feux Folle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on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